鞍钢股份鲅鱼圈钢铁分公司王维创新工作室用自制教具攻克技术难题,以协作创新打破行业壁垒。成立至今,已累计解决50余项生产难题,创效超3000万元。这个成立于2015年的创新团队,如今成为集技能培训、技术攻关、人才培养于一体的“钢铁人才孵化基地”。
2021年8月,由省突出贡献高技能人才、鞍钢集团技能拔尖人才王维带领的工作室,接到一项关键任务:焊接一批脆性转变温度打击试板。该试板长130毫米、宽50毫米,需焊接一道50毫米长的平焊缝,所有尺寸误差不超过1毫米,且内部不得有任何缺陷。单个试样还好,但几十个产品都要达到统一标准,对手工电弧焊来说非常困难。
作为有着近30年工作经验的电焊高级技师,王维最初也没想到这道50毫米的焊缝会如此棘手。这批试板关系到公司一批核电用钢的生产合同,若不能按时完成实验,将直接影响合同交付。王维迅速组织工作室成员与质量计量中心合作攻关。经反复试验和上百次试焊,他们仅用一周时间便成功研制出“NDT实验焊接辅助平台”,在这场“50毫米焊缝的较量”中取得了胜利。
谈起“这场较量”,王维记忆犹新——他制作了一个焊接辅助装置,把它扣在这个试板上面,然后在孔里进行操作。“这样无论是焊缝的长度、宽度、高度,以及试板的统一性,都达到了国家标准,我们这个小发明已经申请了国家专利。”王维说。
2024年,鞍钢股份鲅鱼圈钢铁分公司热轧部精益检修实训道场完成扩建,面积从400平方米扩大至3000平方米,新增电气PLC实训教室、安全VR体感体验平台等设施,可开展钳工、电工、焊工等多工种全方位培训,为王维团队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
在实训道场的教具陈列区,工作室成员自主研发的教学设备充满“土法造枪”的创新智慧。螺栓紧固拉力测试仪能帮助学员掌握扭力、建立肌肉记忆;液压高压管路法兰紧固教学工具可以模拟真实障碍环境,强化安装、拆卸与安全操作训练;液压法兰紧固教学模块能在1平方米内还原高炉液压典型结构,大幅提升检修实训效率。
创新工作室有很好的场地和练习教具,生产上的难题,各工种人员一起研究讨论,提升技能、博采众长,收获满满。
为将自身技艺传授给更多同志,王维多次自备讲义进行焊工工艺授课,使设备检修中心焊工整体技术水平有了极大提升。通过师带徒途径,王维培养了一批技术骨干,所带徒弟在各类技术竞赛中脱颖而出。
多年来,创新工作室共组织培训600余名“职工学生”,通过各类培训,热轧部职工高级工以上职称普及率已经达到50%以上。从“要我学”到“我要学”,再到“我能培训别人”,逐步实现检修技能的提升,力求充分利用实训场地优势,用最短的时间培养出能满足现场实际工作需求的技术人才,为创新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从手握焊枪的一线工人到领衔省级创新平台的技术领军人,王维用实际行动证明,钢铁行业的转型升级正是由无数个突破毫米级精度的创新积累而成。
2025年,创新工作室以稳运行、降成本、提效率、提质量为目标,重点培养检维修人员技能,强化施工规范,提高团队意识,整合多工种协作解决现场实际问题,打造集技能培训、评价、竞赛、交流以及工匠精神传播等多位一体的综合型人才培养基地。